从商业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,中国资本市场正在

2022-06-15  

前端有基于资源的配置,后端有多元化的退出机制,两个相配合,才会对科技产业形成持久的推动效果。

周伟丽:我想说几点不同的看法。我们在美国深耕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,发现美国支持科技创新的基金已经有50年的历史。

3、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比较完善,主板、新三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的定位也比较互补,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每个板块的细则,比如执行层面、实施层面等。

比如,生物医药领域从研究到转化,有10年的时间,这期间会花掉美国政府7000美金,相当于是无偿支持。我们投的一家公司,临床一期只要拿到批文,花费超过300万,就可以拿到300万美金以上的补贴,这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。

刘岚:美国特别在互联网、科技,包括软件方面,都会给予很大的帮助,我们看到更多是自我发展、自我推动的企业,政府设定好规则、设定好法律,让大家在规则之内发展商业化。

其次,要在项目早期的时候投。因为项目越往后期走,产品与技术创新会往市场和商业化方向走,就会失去颠覆市场的能力。越早期,才会有颠覆行业的技术出现。

1、投科技项目,要在项目早期的时候投。因为项目越靠后期,产品与技术创新会往市场和商业化方向走,容易丢失自己的方向,失去颠覆市场的能力。越早期,才会有颠覆行业的技术出现。

周伟丽: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比较完善,主板、新三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的定位也比较互补,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每个板块的细则,比如执行层面、实施层面等。

总的来说,中国的资本市场,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首先,对这条赛道的判断分析能力,需要更多内部外部专家共同参与,通过业内专家的观点和逻辑,去投硬科技的相关公司。

在硬科技投资热潮下,我们也依照这个脉络投资,基本上把半导体产业链整个投了一遍。

举几个例子:

本次大会以“创投风投创时代,创新创业创未来—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—构筑科技策源新高地”为主题,百余位国际、国内主流投资机构代表、专家、智库相聚青岛,共商、共享、共探新时代格局下创投、创新、创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,为中国创投风投的“内外循环”之路破题。

总体来说,无论是科创母基金,还是风投创投大会,青岛做得还是蛮不错的。

姚承:首先,保证数量和质量。地方政府和创投基金的合作,都是希望提升当地的经济活力,但是,关注点或者衡量指标不一定特别全面。

国内科技创新领域方面,我们投了星河动力,是一个商业航天项目,当时团队有十余人,我们综合评估了团队,发现他们特别扎实,后来就投了几千万的天使轮。目前,星河动力连续两次成功发射了卫星,应该是民营火箭公司的No.1了。还有微纳星空,现在是遥感卫星领域头部公司。

硬科技投资对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,但成功率是非常有保障的,回报率也很高。

对于中国的政府,我提一些简单的建议:双方要互相理解,作为投资机构、基金,或者LP,我们要能明白政府的需求是什么,能提供哪些帮助。作为政府,要能在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,理解企业的难处,更加宽容一些。

2022年6月10日-11日,2022青岛·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在青岛开幕。

尤其是疫情后,很多企业都经历了很大的困难,甚至是倒闭,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给这些企业家再次起步的机会。

2、对于中国政府而言,前端有基于资源的配置,后端有多元化的退出机制,两个相互配合,才会对科技产业形成持久的推动效果。

但在国内,就设置了非常高的专利转让费,无论教授也好,还是投资人,都觉得转化很难。希望后期可以在转化机制上有更好的规划。

在输出端,美国有成熟的退出机制,退出渠道也很完善,美国也在建立很多退出政策。相对来说,中国市场会比较差一些。

第二,成立大项目,招引基金,投资引智、引才、引上市总部,根本性地改善产业结构。

王平:美国的创业环境是比较成熟的,一般企业跟政府打交道的机会并不是很多。政府主要是简化企业办事的流程,比如股权交易等,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就更简化了。

以下为圆桌内容,由创业邦整理:

大会现场,青岛喜海投资创始总裁兼管理合伙人董效飞、安芙兰资本董事长周伟丽、基石资本天使基金合伙人黄依群、红点中国合伙人刘岚、KIP资本合伙人王平、达泰资本合伙人姚承等嘉宾参与了名为《发力现代金融,推动产业升级》的圆桌,分享了金融科技创新与投资方面的一些思考,圆桌由洪泰财富总裁施程亮担任主持。犀利观点如下: